PE界上演借錢投資危险一幕 兑付风险比肩银行坏账
還没有引發投資人足够警戒、但已構成潜伏重大危害的伤害一幕,正在PE界上演。《金证券》记者从PE行業内得悉,浩繁PE機構起头借錢投資拟上市公司,其营業流程纷繁变成“先借錢投資,再推介項目”。固然這一做法在法令上并没有较着瑕疵,但却存在庞大的危害缝隙。業内資深人士在接管《金证券》采访時直言,“這是本末颠倒,暗地里危害堪比银行呆账。”
被“倾覆”的PE
“一家公司制PE機構的注册本錢是5000万元,但投資到某個項目中的資金却高达2個亿,中心有很多都是靠假貸得到的。另有合股制PE機構,在没有投資人的环境下,就起头借錢找項目。”PE行業資深人士對《金证券》记者流露。
這一投資模式,概况上看是PE機構缺錢,現实上倒是PE機構“本末颠倒”,缺少内朝气制。
上述PE行業資深人士先容,PE投資模式来自外洋,正常的投資模式應當是,投資人在信赖的根本上,将資金交给PE機構,然後PE機構去寻觅項目,這中心PE機構會给投資人一個收益预期,但却不包管必定會赚几多錢。可是跟着海内股权投資的鼓起,浩繁PE蛮横發展,為了可以或许召募到資金,不吝给出投資人超高的投資收益包管。
近两年,因為PE投資危害前後表露,投資人愈来愈不信赖PE機構,為了可以或许吸引投資人,不能不先借錢投資項目,乃至借大錢做大項目,然後以此来向投資人募資。
“這彻底倒置了本来PE投資的寄义,成果PE的重要目标不是寻觅持久投資的标的,而是向投資人圈錢。”上述資深人士先容。
兑付危害堪比银行呆账
上述PE借錢投資拟上市公司,是不是违背相干划護膝產品,定?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暗示,新股刊行中對付PE資金来历尚未出格严酷的表露请求,临時其实不违背新股刊行划定。而上述PE行業資深人士在接管《金证券》采访時则表示出异样的担忧,暗示這在PE运作上存在庞大的缝隙。
“做公募投資也好,阳光私募投資也好,你采辦的產物在市場上必定有一個订价,有一個参考的尺度。可是PE投資的項目却没有,對項目标价值评估彻底靠PE的團队,暗藏的危害是不成估计的。”该名PE行業資深人士對《金证券》诠释。“一家PE機構手上好項目和坏項目标比例根基是1:4的模样,有2個好項目,就有8個差項目,前面2個好項目是借錢做上去的,後面8個差項目才是面向投資者的,”這些項目究竟是甚麼环境,没有人晓得。全部市場都是如许,堆集下来的兑付危害堪比银行呆账。"
這名PE行業資深人士對《金证券》举例称,1998年-1999年間,台灣本錢市場大牛市行情,一頸椎痛貼布,样出現了浩繁的PE機構,當期台灣合计有964家PE,可是在颠末2000年的整理後,今朝台灣只有6家PE,中心投資报酬此支出的价格不成计量。今朝PE機構借錢投資的本因在于PE市場對投資人而言已“落空了诚信”,而PE還在用各类手腕但愿吸引投資人的注重。
“如今不少PE面對的問题是不晓得若何清盘,要末跑路了、要末小琉球兩天一夜套裝行程,继续拿假項目坑骗投資者,而羁系层面對的問题则是从那邊下手起头整理,由于一旦整理,不少PE問题表露,致使投資人血本無归。”上述PE行業資深YKS沙發,人士说。
頁:
[1]